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校成功获评“2023年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

2023年11月15日 09:27  点击:[]

202310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面向市内所有高校开展了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评选活动,我校成功获评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本次评选历经自主申报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实地走访、评审委员会审核等环节,最终8所高校成功获评。

我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在全市统筹下,积极开展经验交流,指导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市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整体提升贡献重师力量。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重庆师范大学集全校之力,从提高站位、顶层设计、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具体行动等方面持续着力,系统构建了“三三三六”就业工作体系,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89.35%,处在重庆市公办本科高校最前列,作为全市唯一一所高校被重庆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22年就业创业突出集体”,2023年被重庆市教委评为“就业创业示范单位”,被推荐参评教育部“就业创业示范单位”。

其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总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做法

(一)树立“三个理念”,加强思想凝聚,增强就业工作的向心力

一是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校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从解决民生实事的高度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把就业工作作为“办好民生实事”进行督办,持续推进。

二是坚持“就业工作是衡量办学水平最显著的指标”。就业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依据。学校持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就业工作是衡量办学水平最显著的指标”,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都把就业指标作为最重要的评估要素,形成全校上下、全员全过程重视就业工作,抓实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学校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在学校每年的党政工作要点中提出明确的要求,使之成为各学院、部门的行动遵循。

(二)完善“三个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就业工作的推动力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抓实“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作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靠前指挥亲自抓,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定期专题研究谋划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项目,进行倒计时督办,定期开展进程跟踪督查,实行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每月听一次就业工作进度汇报;党委书记、校长在全校就业工作大会上与学院书记、院长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以目标为导向夯实责任,压实校、院就业工作两级责任体系。

二是健全“招、教、管、就”一体化机制,整体推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师范专业注重培养学生以“德行涵养能力”“专业特需能力”“职业基础能力”为主的三维核心能力,非师范专业注重应用型能力的培养,积极向应用转型发展,贯通招生、教育、管理和就业的一体化机制。

三是建立调控机制,以就业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把就业状况作为专业动态调整的核心指标,推动专业与行业接轨。对就业状况不好的专业果断调减招生计划,近三年红牌预警专业4个,一次黄牌预警专业84个,两次黄牌预警专业22个,停止招生专业3个,控制招生规模专业6个。专业预警动态调控机制倒逼专业建设更加夯实,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来,学校毕业去向落实率实现3%的增幅,2023届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9.35%

(三)抓好“三个落实”,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就业工作的执行力

一是着力“5个方面20条”抓落实。出台《重庆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科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重师发〔2019113 号),明确5个方面20条就业措施。包括:拓宽领域,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精准施策,增强就业指导和帮扶实效;优化服务,扎实做好就业信息工作;注重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等内容。

二是实施“五条硬措施”抓落实。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相关措施》(重师发〔20216 号),出台五条硬举措,硬碰硬抓就业,包括:加大在绩效分配中的调控力度(将内涵发展贡献分配额中一次性就业率贡献占比由 1.5% 提高到 6.5%,并拉大不同贡献率学院之间的差距);加大在考核评价中的结果应用等内容。

三是注重“一个认识九个强化”抓落实。学校出台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重师发〔202194 号),包括:深刻认识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面临的核心难题;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制度保障;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培养质量;落实教育评价精神,强化就业育人;落实产教协同培养,强化市场导向;落实全程生涯教育,强化价值引领;落实智慧平台建设,强化信息服务;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强化精准指导;落实激励奖惩措施,强化全员参与;落实督查督办制度,强化有序推进等内容。

(四)坚持“六管齐下”,强化担当作为,增强就业工作的战斗力

一是常态化召开专门会议抓就业。一年一度的就业工作大会全面总结和部署就业工作;全年就业工作研判会、推进会、经验分享会等共计30余次。

二是高频率举办就业工作主题报告。学校注重落深落细就业指导,加大对学院和全校就业人员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的力度,就业部门相关人员高频率赴学院开展指导,从党政班子、就业专门人员和专业教师等三个层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断凝聚思想,创新就业工作的举措。近两年作主题报告50余次,开启学校就业工作全新局面。

三是提质增效校园招聘活动。学校切实办好三会,实现了周周有“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会、每学期有综合类的大型双选会、时时有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为毕业生提供了“量大质优”的岗位。毕业生人均岗位在6.3个以上。学校积极对接各市区县人社、教委等部门,每年邀请20余个区县在我校设置校园优招和公开招聘的考场,推动学校成为外单位校园招考根据地,各区县“校园优招”签约我校毕业生比例较高。

四是下足功夫“访企拓岗”拓市场。学校扎实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全体校领导带头率队主动“走出去”。走向行业,最近两年与全国100余个区县开展对接活动,深入企业累计达到400余家,与200多家单位签了实践与就业基地,累计与学校合作单位达4145家。

五是实施校友助力就业行动。及时出台《重师校友行动计划——“我为母校做件事”工作方案》,汇聚校友资源、健全校友寻访机制、推进校友助力就业工作。

六是全面提升队伍能力。全面开展学工队伍就业能力培训,划拨专项经费,做细服务指导,探索就业“五精工作法”。二级学院在精准的学情分析、精致的分层分类、精细的个体诊断、精心的指导服务和精确的信息推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突出过程指导,提升生涯教育品质。成立“学生生涯发展中心”,构建“‘131N’全程生涯教育体系”。将“第二课堂”素质养成与职业发展“分级分类”有机融合。

二、经验启示

(一)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是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扎实做好这项重要工作。学校党委抓实“一把手”工程,书记校长靠前指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压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二级学院书记、院长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学校就业工作作为大事要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政策措施时,体现“六稳”“六保”的政策导向要求,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和针对性。

(二)必须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判当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高校考察调研,多次强调要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加大对就业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较大,既具有共性挑战,又具有个性矛盾。

一是“一增一减”。“一增”: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 我国自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持续增加。1999年开始,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从2000全国高校毕业生80万,到2023年的1158万,高校毕业生增长了近15倍。 “一减”: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在减少。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重挑战,各类企业、社会机构等市场主体发展受限,旅游、文创、房地产、教育培训等行业深度调整。从全球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西博弈,大国竞争等因素影响。

二是“一多一少”。“一多”,就是当前我们高校一些同质化专业和长线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多,根据软科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在上榜高校中,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487所、市场营销专业有382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376所、汉语言文学专业有324所等等,部分领域就业市场的供应大于需求;“一少”,就是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的专业毕业生数量却较少,特别是随着科技、教育、医学、生物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机器人、生物材料、医工学、家庭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等新兴专业人才需求增多,但开设这些专业的高校仍是较少。

三是“一热一冷”。“一热一冷”是指区域需求与就业意向的不匹配。毕业生就业时热衷于大中城市政府单位、事业单位、央企、国企,而民企与拥有大量空置岗位的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却受到毕业生的冷遇。

学校就业工作面临三大主要困难:一是内卷。我校师范毕业生体量大,非师范专业和高校的毕业生教师梦强烈,纷纷报考教师编制,争夺师范生就业市场。二是锐减。“双减”政策前我校师范生每年有8%的比例在教培机构供职,目前该板块的岗位锐减。三是传统长线专业多。学校坚守师范办学特色,致力于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其中22个师范专业大多属于传统长线专业。

(三)必须锚定目标,全链条协同,一体化推进,全力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重庆师范大学多年来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视察时的讲话精神,将就业工作、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重点位置,坚决落实“一把手”工程,锚定目标,全链条协同,一体化推进,系统构建“三三三六”就业工作体系,不畏疫情及国际大环境下经济形势下行带来的工作挑战,直面挑战,勇往直前,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引导毕业生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对提高对党和国家整个经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指导意义和深远社会历史现实意义。我们要以最大的勇气、最强的力度、最实的举措,让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开创出就业工作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优的高效有序新局面。

上一条:甘肃财贸职业学院到我校交流调研 下一条:我校2023年度本科招生录取工作进展顺利

关闭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联系人:招生就业处办公室
电 话:023-65911111(招生科)
    023-65363530(就业指导中心)
    023-65910297(创业实践科)
传 真:023-65362100
E-mail:job.cqnu@foxmail.com(就业)
    cszb@cqnu.edu.cn(招生)
重庆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微信公众号